外资大幅流出或已告一段落
外资大幅流出或已告一段落
■ 中金公司
开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承压,而3月以来在地缘冲突升级、稳增长仍有疑虑、中概股监管持续等多重因素影响下,A股市场再度明显下探,无论是互联互通的北向资金或是EPFR追踪的海外基金,都显示3月以来外资出现了一定的流出。
外资流出的幅度有多大?主要卖出哪些行业和标的?
从互联互通北向资金流入来看,3月北向资金流出超过600亿元。今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持续下探,但1月市场大幅回调中北向资金逆势大幅净买入168亿元,2月伴随市场企稳北向资金也保持平稳,小幅流入40亿元,但3月以来伴随国际局势的突然变化,北向资金持续承压。截止2022年3月16日,3月以来北向资金持续的净卖出已累计达到668亿元的规模,特别是3月第二周起流出幅度加大,且已连续8个交易日流出。
从 EPFR 追踪的海外资金来看,主动型基金近两周明显流出A股和港股市场。EPFR追踪的海外基金数据显示,尽管被动型资金(ETF)仍然保持流入,但主动型资金则在近两周(2月23日-3月9日)转为流出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过去两周A股市场主动型资金流出12.4/ 11.0亿美元,港股市场主动型资金则流出9.9/9.9亿美元。
从历史上比较,本次流出的总规模相对比较温和。互联互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曾经经历过几轮相对规模较大的持续流出。疫情后,从2020年2月底至2020年3月底,北向资金总计净流出达到1084亿元伴随市场阶段性见顶,2020年7月中-10月底北向资金共计流出898亿元2021年产业政策影响下北向资金经历了一轮累计750亿元的净流出。今年3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流出超过600亿元,考虑到当前北向资金的总持仓,我们认为,本轮外资流出的总规模相较来说仍然较为温和,且并未刷新单日最大净流出规模(2020年7月单日最大净卖出达到174亿元)。
从行业分布上看,这一轮外资流出背景下,大部分行业外资持股比例下降,但资源股龙头逆势买入。按外资持股占比的变动来看,3月以来大部分行业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都有所下降,下降比例最高的板块为休闲服务和家用电器,但电气设备、公用事业、有色金属、房地产、建筑装饰、采掘等“稳增长”相关和资源类行业的持股比例并未下降。
那么,外资为何流出?地缘政治冲突引发避险情绪,美联储加息影响全球流动性,但并非主因。今年以来,美联储紧缩逐步落地,同时,2月下旬以来俄乌冲突爆发,一定程度上对全球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认为并非本轮外资大幅流出的主因。国际局势和行政监管不确定性是本轮主导外资流出的重要因素,“负反馈”加大波动。近期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影响进一步发酵,部分外资投资者担心美股市场上的中概股出现退市风险,连累港股市场的相应标的遭到资金流出在俄乌局势影响下,部分外资投资者甚至担忧国际局势的演变,可能使得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受到一定干扰,因此,对A股市场和海外中资股市场的仓位做出调整而内部的行政监管不确定性,则是对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外资重仓股未来的基本面也带来了一定的忧虑。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部分抛售造成了“负反馈”,对市场的信心和投资者偏好也带来一定压力。
未来外资流向如何?向前看,我们判断,宏观因素可能是主导近期市场的主要矛盾。短期内,我们仍然关注流动性风险是否受到控制、地缘因素导致的供应风险是否确认缓解、国内疫情进展、稳增长和资本市场呵护政策等方面的演绎。中期看,我们仍然认为中国市场有望展现相对韧性。我们认为,外资净流出相对大的阶段可能已告一段落。从交易角度上看,市场“急跌”阶段伴随3月16日市场的大幅反弹可能告一段落,“负反馈”下市场情绪可能有所缓和。我们判断,类似前期大幅下跌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后续市场可能逐步进入磨底阶段。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