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大腕”刘晓丹发声:“估值”击鼓传花不再 投资机构面临大洗牌
“并购大腕”刘晓丹发声:“估值”击鼓传花不再 投资机构面临大洗牌
只有那些产品力足够强的企业才有投资价值。
跟风概念的高科技投资注定会成为埋葬投资机构的“坟场”。
证券化估值提升的红利基本消失后,Pre-IPO简单套利模式失效,更多的成长留到了二级市场。
资本市场的调整和注册制实施,到了需要并购整合提升效率的阶段。
近日,晨壹投资创始人、华泰联合证券前董事长刘晓丹罕见发声,就科技风口投资、成长投资内涵、并购投资趋势等热点话题进行分享。
一级市场开始洗牌
刘晓丹分析称,二级市场剧烈调整让火热的一级市场迅速降温,投募两端都出现了大幅调整。随着海外市场的IPO数量减少,一二级市场估值或将出现倒挂现象。
随着政策明朗,美股IPO上市还会是选项之一,但无论是上市数量还是行业分布,尤其是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都将呈现较大变化。
在中国,PE和VC大体同时起步,策略分化并不清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就了一批优秀的VC,如今他们又大部分集中转向“硬科技”投资。在资本市场剧烈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投资机构将开始洗牌。转型期间,一大批机构将被淘汰,也会有新的机构迅速成长。未来几年的竞争格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基本的商业逻辑不变
对于“风口”一说,刘晓丹认为,任何行业,最根本的是要给客户提供更好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基本的商业逻辑不会改变。有好的产品,借上政策的东风,就能飞起来,会越飞越高。
她表示,“硬科技”在很多领域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市场保护。“硬科技体现底线思维,是要确保极端情况下不被制约。只有那些产品力足够强的企业才有投资价值,哪怕跟国外竞品比仍有差距,但有机会在关键供应链体系里不断成长。”
“碳中和”也是投资扎推的大赛道。复盘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两个行业的发展可以发现,恰恰是在政策补贴逐步退坡、真正的市场化需求被刺激出来的时候才迎来大发展。很多没有产品力、靠补贴的公司最终都被淘汰了,如今几经生死活下来的企业,大都具有全球竞争的能力。
“任何行业最终能够胜出的企业,都是在市场中千锤百炼,历经生死,不断打造和提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政策只是催化剂而已。”
技术投资是永恒的主题
就近年来的技术投资热潮,刘晓丹表示,技术演进过程曲折漫长,九死一生。技术的期望曲线和技术的实现曲线在前期是反向的,期望总是大于实现。但技术期望曲线往往是投资热点曲线,把资金的泡沫洗净后,技术才能真正兑现社会经济价值。
“一个生物制药技术从论文到商业化大概需要20年时间,这次疫情中大放异彩的mRNA技术就经历了很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去年的高频词‘元宇宙’,正处于期望曲线的高峰值,但如同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投资人投的都是自己心中的元宇宙。”
她认为,技术演进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技术投资的壁垒和门槛很高,投资周期很长。对于技术投资,“什么时候投”和“投什么”同样重要。违背客观规律,跟风概念的高科技投资注定会成为埋葬投资机构的“坟场”,当下最热的半导体领域在历史上就曾经是美国知名大PE的折戟地。
成长内涵重新定义
“过去一年,不少公司在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情况下,估值一轮一轮涨,投资人和创始人实现纸上财富自由。如今市场骤然变冷,接力的鼓点停止,‘击鼓传花’的游戏不再,曾经的估值就需要靠成长来实现。”
刘晓丹表示,随着二级市场股票发行越来越多,证券化估值提升的红利基本消失后,Pre-IPO简单套利模式失效,更多的成长留到了二级市场。对投资人而言,比“什么时候上市”和“去哪儿上市”更重要的问题是,公司上市后到底能走多远,所在的行业和管理层的能力最终能撑起一个多大市值的公司。
“企业上市后的3年是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分化最为剧烈的时候。作为公司的掌舵人,也要实现角色转换和能力提升。”她认为,很多公司便是利用上市这关键一步实现了几何级的增长,成长为行业龙头但也有不少公司上市即巅峰,资本市场的诱惑和压力让很多公司迷失方向,不仅没有实现成长,反倒加速衰落。
在她看来,成长策略的投资是个非常拥挤的赛道,竞争已是红海。PE的扩张型成长策略实现的是1到N的成长,不仅要陪伴企业实现到公开市场的跨越,还要以此为起点,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实现几何级成长。这类投资单笔金额大,相对回避了0到1的风险,确定性强,有能力支持企业做内生加外延成长。
并购市场拐点到来
资本市场的调整和注册制实施,让投资机构不得不摆脱通过IPO实现退出的依赖,很多公司的产业发展也遇到天花板,到了需要并购整合提升效率的阶段。同时创业者的心态更加开放,这三个要素促成并购市场拐点的到来。
刘晓丹表示,传统并购基金看重稳定的现金流,加杠杆控股收购,盘活存量,要求现金分红。这种美式策略在当下的中国市场并没有普遍性机会,过去很多年的实践也不是很成功。
“买入并长期赋能的并购和以卖出为目的的并购逻辑不同,必须把协同增量做出来,再不断复制放大,立足做增量而不是存量,用资本来加速整合,进而提升效率。最关键的是在适合整合的赛道里找到关键性的交易和人物。”
她认为,未来,即使企业IPO上市成功,靠二级市场一点点卖股票的方式退出只会越来越难,买卖控制权交易甚至是上市公司之间的合并将成为主流。
“未来市场不缺钱,更不缺上市公司,缺的是有价值能够控股的资产。创造优质资产的能力才是关键,没有哪个优质资产会担心退出问题。”
关键词: 二级市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