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评天下丨货币政策工具箱,“开箱”还留有后手
金评天下丨货币政策工具箱,“开箱”还留有后手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上周末千呼万唤的降准终于兑现,但是与市场预期的调降0.5个百分点不同,此次降准只有0.25个百分点。周一A股开盘后,最受益的银行板块居然成了领跌板块,让人叹为观止。
其实,此次降准0.25个百分点也符合预期。
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央行的解释,此次降准0.25个百分点的原因是“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降准对流动性本身的边际效用降低。
事实上,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达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7%。
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宽裕,至少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窘迫。因此,这个时候使用货币工具就要小心谨慎,而且要留足后手。
此前我们分析认为,虽然央行可能会采取降准降息或者其它货币手段灵活调节市场流动性,但是由于目前输入性通胀压力和疫情的不断反复,怎么使用货币工具箱为经济增长加油助力,这是一个比较难的操作。
如果把时间退回到两三个月前,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可能比较大,只需要盯紧美联储即可,只要中国经济增长有保证,即便我们大幅降息也不会导致CPI上涨和资本外流。
但是事情在两三个月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输入性通胀压力来了,疫情又导致长三角这个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受到暂时的影响,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考虑降息会不会继续拉大中美长期国债利差而导致资本外流?大幅降准会不会导致更多资金流向大宗商品而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货币投放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边际效益也在减少,比如3月份的社融数据增长创了历史新高,本身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实体经济的其它数据复苏转暖还需要时间来传导。
所以,我们看到MLF利率水平没有降低,降准也只有0.25个百分点,一切其实都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谋定而后动。
当然,如果稍微乐观一点,由于基数的原因,即便是降准0.25个百分点,也释放了5300亿长期资金出来。
这些钱是实实在在地进入银行体系,增加了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中国的银行大多数还是靠存贷差赚利润的,可贷资金多了,利率不变,则银行的利润额绝对数就会上升,所以周一银行股大跌是没有道理的。特别是管理层还提出要引导拨备率高的银行降低拨备率,而此前银行的拨备率一是用来应对不良贷款的,二是用来调节利润的。
这样一来,不少银行可以用降低的拨备来冲抵坏账以降低不良率,从而不影响利润, 这对银行业也不是一件坏事,特别是拨备高但不良率低的银行,实际上就是给了一个释放利润的政策红利。
比如像招商银行,截止2021年年底拨备率达到484%,不良率只有0.91%,基本可以不用拿拨备来冲抵坏账。如果还要适度降低拨备,直接就可以增加到利润里。但周一招商银行却因为其它传闻大跌7%以上,这难道不是一个“黄金坑”吗?
编辑|陈雨禾 审核 |秦川
本文为| 金融投资报jrtzb028( 微信号)|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