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播报:“雪糕不化”争议持续,钟薛高最新回应称“合规”…网友:苦雪糕刺客久已
“雪糕不化”争议持续,钟薛高最新回应称“合规”…网友:苦雪糕刺客久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共1395字
阅读完约5分钟
网络上,关于钟薛高的各种讨论还在继续。
自上周有网友放出视频质疑 #钟薛高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后,本以为数日过去,与之相关的话题会有所平息,没想到随后 “打火机烧不化”“1500度喷枪烤不化”等相关视频,又将钟薛高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随着各种争议不断发酵,网友们的关注点也逐渐从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逐渐转到了潜伏在平价雪糕冰柜里的各种“雪糕刺客”上。
钟薛高再度回应“雪糕不化”
而回顾近期事件,先是有网友视频曝出钟薛高海盐椰椰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不融化”,引发网友担忧是否添加剂太多影响食用安全;随后,有网友用打火机、1500度喷枪、微波炉等测试该款雪糕,也发现形状基本不会受到影响,持续引发热议。
钟薛高海盐椰椰
期间,钟薛高也曾多次回应。公司先是表示,其产品成分主要是牛奶,稀奶油等,不添加水,仅使用“ 少量”乳化增稠剂,称固体无论如何融化也不能变成水。随后,钟薛高回应中“少量”的说法变为了 “极少量”,并强调可放心食用。
只是,相对模糊的回应依然未止住外界争议,其中的添加剂质疑“卡拉胶”,也由于用量、安全性等问题,成为了网友们的讨论焦点,被吐槽为“胶糕”“切糕”等。
期间,钟薛高创始人林盛也疑似通过朋友圈回应称“在对手那里热搜原来不要钱”,表示明明是远超国标品质的产品,被伪科学断章取义成多添加剂,并质疑“什么时候中国才真正能跑出来让世界尊重的品牌 ?”
然而,该回应依然部分网友,认为钟薛高不反思自己“不化、难吃、死贵”等问题,反而将自身标榜为了受害者,包括其中的“品牌论”,也被网友吐槽称“好像缺了这么个雪糕品牌,中国品牌就不能赢得尊重一样。”
直到7月6日,钟薛高方面才终于给出了数字上较为明确的回应。
对于网友用打火机点燃钟薛高雪糕疑似烧不化的视频, 钟薛高认为,用烤雪糕、晒雪糕或者加热雪糕的方式,来评断雪糕品质的好坏并不科学。钟薛高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工作,同时希望并欢迎公众及媒体秉承科学的立场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科普。
总被“围观”的钟薛高?
随着“放不化”“烧不化”等争议不断发酵,网友们的争议焦点也不再限于此次事件。事实上,即便抛开近期海盐椰椰争议,定位“高端品牌”的钟薛高,此前也曾数次陷入质量问题。
2019年8月,该公司因产品网页宣传“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等内容,经核实,该款冰激凌产品配料表中明确含有饮用水成分,其宣传内容和实际情况不符,系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被罚款3000元。
2019年4月,该公司因宣传某产品只选用特级红提,而产品检验报告显示该红葡萄干规格等级为散装/一级, 构成“虚假宣传”,被罚款6000元。
或也是因为有此前例,钟薛高的添加剂问题在近期的风波当中,也受到了更多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分析看来,此次钟薛高被集体“围观”,更多还是在近年网友们频繁遭遇“雪糕刺客”后,成为了一个不满情绪的宣泄点。
就在上月月中,钟薛高创始人林盛还因为一段采访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他表示:“我们的雪糕最贵一支卖到66元,但光成本价就40,你爱要不要。”随后,林盛回应称“遭到了恶意剪辑”,然而数天后, 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却将之“打脸”,其中,钟薛高的“虚假宣传”和“价格争议”问题均被点名。
有分析指出,雪糕行业最早发生变化是在2014年前后,彼时在雪糕价格都卖五毛、一块两块钱的时候,东北大板另辟蹊径,在小报刊亭,小烟酒店投放了一批小型冰柜,每个月给80元-100元的电费,还给这些小摊位留出了50%左右的毛利,而当时一般雪糕经销商的利润只有十几个点,价格则卖到了“卖到三块五块”给大家狠狠上了一课。
到2019年,各种几元、十几元的的高价雪糕也开始迅速占领各个冰柜,有网友在网上提出疑问,称自己找不到1元2元“低价雪糕”,开始担忧以后雪糕的价格会不会越来越贵。随后网友的担忧很快成真,其中的“带头大哥”钟薛高,一度因价格高达66元/支的“厄瓜多尔粉钻”迅速出圈,成为一时话题。
央视网近期有评论指出, 去年夏天,钟薛高因为价格高上了热搜,今年,高价雪糕似乎成了普遍现象。评论认为,雪糕涨价也是可以出现的,毕竟我国中高端雪糕市场长期被海外品牌占据。但央视也强调称, “网红”雪糕混得再风生水起,平价雪糕才是生活中的“刚需”。
“雪糕刺客”争议已久
就事论事而言,钟薛高“带头”打高雪糕价格似乎并不是坏事,毕竟各有各的市场定位,另一边,大量高价雪糕跟风出现似乎也不算太大问题,毕竟有这个市场存在,自然不应由谁一家独大。
但令大量消费者感到不满的是,这些号称走“高端路线”的高价雪糕,却往往不会在一个显著位置表明其“高端”,反而是藏在一众平价雪糕当中,成为了大家深恶痛绝的“雪糕刺客”:
按照网友们的体验分享,便是普通消费者想在大热天吃个普通雪糕解解暑,结果随手挑完糕排完队扫完码才发现价格夸张,又在店员和身后排队者目光下不好意思不买,只能无奈付款令自己的钱包被“狠刺一刀”。
以至于,坊间逐渐有了“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会变得不幸”等说法。
记者查看此次钟薛高事件中的网友评论,除了此前常见到添加剂安全性担忧、较高价格引发的争议外, 不少网友都在建议钟薛高“自己出个专门冰柜”“不要和普通雪糕放在一起”。
事实上,近日也有网友指出,“雪糕刺客”其实更多还是新出现的不知名品牌,钟薛高其实有“大家都知道它贵”的优点,不过该说法也引来部分网友反驳,指出即便是出名很贵的钟薛高,“老人小孩依然容易中招”。
包括在上个月,#谁在为高价雪糕买单#、#高价雪糕何时才能降温#等话题还一直受到关注,66元/盒茅台雪糕、55元/支大白兔联名Godiva、70元/盒的獭祭冰淇淋等相继引发热议。 (详情:这个夏天,高攀不起的雪糕,凭啥敢卖那么贵?)
这种情况下,如何辨别“雪糕刺客”也成为了不少小伙伴关注的问题。
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发布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并于7月1日开始施行。
《规定》明确要求,商家明码标价,并禁止商家以七种典型方式进行价格欺诈。 其中,“以低价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以高价进行结算”和“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等规定,便直指当下热梗中的“雪糕刺客”。
只愿这个夏天,再无“雪糕刺客”。
编辑|陈雨禾 校检|袁刚 审核| 廖小涛
本文为| 金融投资报jrtzb028( 微信号)|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