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评天下 | 应趁热打铁不断提振多头信心
金评天下 | 应趁热打铁不断提振多头信心
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周末一系列利好组合拳终于让A股在3000点附近得到了“喘息”,从几大利好政策的力度来看,印花税减半对心理层面的影响大于实际影响,IPO只是阶段性收紧,而对大股东减持的限制措施其市场影响更为长远,也更为重要。
(相关资料图)
根据《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公告,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市场对此的解读比较正面,虽然各个统计口径不一样,但预计沪深两市将近有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实控人都无法减持。
这是一件好事,能减轻二级市场的压力,但是对于投资情绪的影响来说,会不会存在上述规定以外的好公司反而会被“可以减持”而估值受到压制呢?
其实周一市场就出现了这种担忧,A股几大指数均呈现高开低走走势,显示出投资信心依然不足。
究其原因,还是担忧政策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从根本上扭转A股的颓势。比如对于长线资金真金白银地进入,对于好公司好股价实打实的政策支持都还没有见到。
因此,要让A股树立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的理念,必须趁热打铁进行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彻底打消市场的顾虑。比如,怎样才能让长期进行现金分红且分红比例不低的公司被市场认可?怎么让破净的好公司股价恢复到合理的价格?怎么鼓励长线资金去长期投资有价值的公司?
长期能实现现金分红且分红比例不低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A股的行业龙头,都是“现金奶牛”。
但是这些公司很多属于传统行业,比如金融、大消费、公用事业和央国企等等,这些行业成长性比较稳定,市场的预期也比较明朗,不容易“讲故事”,因此A股长期以来总是喜欢送转股而不喜欢现金分红。
那么对于这些公司,能不能现金分红股价在一定条件下不除权,比如持有一年以上的就可以不除权,如果短线交易那么在获得现金分红以后卖出的时候再扣除除权的对价。这样就能提升长期投资的收益,毕竟现金分红股价再除权,对于投资者账户来说没有任何增值效应。
对于能持续分红且估值很低,有的甚至低于净资产的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强制性提升公司估值。对于央国企和金融类上市公司设定一条市净率红线,比如央国企不能低于1,大金融不能低于0.8,低于这个水平上市公司必须回购注销股份,纳入央国企和银行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此外,对于其他业绩能持续增长且能持续现金分红的公司,给予指导性市盈率估值,即市盈率水平不得低于最近三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如果最近三年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为20%,则市盈率应在20倍以上。
如果这些措施能推广实施,树立A股价值投资的风气,央国企和很多行业龙头的估值水平会大幅提升,也能起到国资保值增值的效果。而对于有一定成长性的优质高回报上市公司来说,其估值水平也会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会给A股整体质量的提高带来帮助。
谁来激发这些市场效应?必须是有一定战略投资色彩的长线资金。管理层一直在倡导与鼓励长线资金入市,与各个部门也在积极协调,但是目前长线资金入市的路径和规模还不清晰。
我们有266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可以用于投资的M1也超过67万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也超过280万亿元,这些都是A股市场的潜在流动性,但究竟有多少资金能进入A股市场没有明确的预期。
比如,银行资金怎么进入A股?每个银行都成立了自己的理财公司,能不能在理财产品中设定二级市场股权投资的比例?再比如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对于股权投资的比例能不能再放开一些,然后设定一个进入的时间表?而对于新发公募基金的长线投资要求,能不能设置得更为严格,杜绝风格飘移,然后再加上三年五年的持股期?最后,就是成立类似于平准基金这样的带有“国家队”性质的资金,像日本央行那样旗帜鲜明地不定期买入指数ETF以提振多头信心?
如此一来,长线资金入市买入低估值高分红的价值标的,然后让这些价值标的回归到合理的估值,从而使A股市场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强大的反哺作用,一个健康向上的资本市场可以成为流动性的蓄水池、可以实现消费升级、可以让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这是一个多赢的格局。
编辑|陈雨禾 校检|袁钢 审核|姚彦如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