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观察:机构:国央企和地方平台累计拿地占比超74.3%
(资料图片)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通知》指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进一步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根据中指监测,截至今年10月13日,22个重点城市(市本级)“两集中”涉宅用地累计推出3881宗,成交2999宗。其中仅地方国资企业拿地1384宗,占总成交宗数比46.1%,国央企拿地844宗,占总成交宗数比28.1%;国央企和地方平台累计拿地占比超过74.3%。
其中2021年共推出2536宗,成交1948宗。在首批次集中供地中,民营企业参与积极,22城首批次集中供地中拿地宗数占比超过50%,地方国资背景企业拿地宗数占比仅有10%左右;随后土拍市场逐渐遇冷后,民营企业拿地能力略显不足,拿地意愿逐渐走低,此后地方国资企业开始高企,二批次拿地占比达到25.3%,三批次时地方国资拿地更是超过34%。
中指研究院指出,集中供地到现在已经进行了6个批次,最近的2022年第三批集中供地已经有13个城市完成出让,截止目前推出涉宅用地1345宗,成交1051宗。本轮供地中民营企业躺平趋势更加明显,取而代之的地方国资拿地力度逐步增强,首批次集中供地中地方国资拿地宗数占整体38.6%,二批次增长至47.7%,到了目前的三批次已经增长至56.6%。
拿地金额方面,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共成交金额4966亿元,民营企业拿地金额仅903亿元,地方国资拿地金额1560亿元;二批次时共计收金5412亿元,而民营企业拿地金额继续缩减,拿地金额共计846亿元,占比15.6%;地方国资拿地金额上涨至1945亿元,占比增长至35.9%,国央企则出资2561亿元进行拿地,占比47.3%;目前3批次结束的13个城市收金3888亿元,一直备受民营企业关注的上海独自揽金1054亿元,其中地方国资平台出资就达到531亿元,占比超50%;已完成的13个城市地方国资平台出金1941亿元,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已经达到了接近50%;其中底价成交地块占比67.7%,地方国资平台托底拿地的势头占据了整个土地市场。
在此前中指研究院统计的项目入市数据中,2021年集中供地的项目央国企整体入市率超四成,民企入市率超三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因拿地总量不高,入市率在六成以上,而地方国资平台拿地多为市场托底,整体入市率仅9%。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