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看热讯:对话郑河龙:数字化转型思与变 | 领航100
【编者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变革势不可挡,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从开发到物业,从硬件到软件,从底层平台到场景应用,不一而足。搜狐焦点年度特别策划——领航100,记录中国数字化先行者,透视行业数智化生态链。
图:本期嘉宾,高力国际执行董事 郑河龙
作者 | 刘莹
(资料图)
出品 | 焦点财经
不止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也迎来了存量时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的22年时间里,我国累计开发办公类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商办类建面35亿平方米。2013年之后,国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尽管谈过剩还为时尚早,但商业地产未来的增量空间有限已是各方共识。
如何在巨量的存量建筑空间中挖掘商业价值?“为空间赋能”或是解决策略之一。众所周知,商业地产的本质即是“为空间赋能”。以商场、写字楼等代表的商务空间,产业园区代表的生产空间,以及城市运营公共空间,都充满着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而要想切实做好“为空间赋能”。离不开两大方向:一是硬件的持续升级,二是附着在建筑空间上的软性业态的建设。“数字中国”背景之下,以5G、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上述两大方向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其中,尤以楼宇行业最为典型。
高力国际执行董事郑河龙告诉焦点财经,过去几年,“楼宇+数字科技”的组合经历了爆发式发展,诸多新场景和新机会由此被催生。对于节能减排、降本增效、高效管理和决策、人性化办公环境以及安全运维等的追求,是楼宇运营者拥抱数字科技的主要动力。
困惑与难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楼宇运营者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这条路并不好走,仍面临着诸多待解难题,”郑河龙称。
无法找到与自身匹配度更高的数字化产品、实现数据共享,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楼宇内存在电梯系统、门禁系统、空调系统等多种设施设备,每个系统的日常运转都会生成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若能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共享,可助力运营者实现智能决策,释放巨大价值。但若无法实现共享,这些数据便仿若一个个信息孤岛,价值微乎其微。”郑河龙称。
无法从巨量数据中筛选出有效数据,为自身发展赋能,是待解难题之二。“楼宇内各智能设备的日常运转虽能生成巨量数据,但包含大量无效数据,楼宇运管者要从中甄别出有效数据,最大化利用这些数据,才可切实实现降本增效和盈利提升等目的。”郑河龙称。
无法找到更经济、实用的数字化建设方案,是待解难题之三。“存量楼宇的数字化改造,离不开硬、软件设备的升级焕新,这需要花费不菲的成本,动辄百万、千万,甚至更高。这些投入是否会带来回报?带来多高的回报?何时才能获得回报?都令楼宇运营者关注且头疼。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可量化、更精确的投入产出比,以及一个更适合自身业态,更经济、实用的数字化建设方案,”郑河龙表示。
他强调,“若要从当前不确定性频出的市场环境中胜出,存量楼宇需在以往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之上,持续细化,将运营做到极致。新建楼宇则可在设计伊始即将数字化建设事宜纳入考量。相比存量楼宇,新建楼宇的数字化建设之路要好走一些,投入产出比也更高一些,往往1%-2%的投入,即可获得10%-20%的回报。”
不做“孤勇者”
焦点财经注意到,在迈向数字化的第一步上,许多楼宇运营者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自己做,还是找人来做?选择自建,还是借助第三方科技公司?是做“孤勇者”,还是积极拥抱其他合作伙伴?
郑河龙指出,过往案例显示,一些具备资金实力的大型企业出于多元化布局等考虑,选择了成立科技公司自行研发的方式,来推动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这种方式在防止企业机密数据外泄上优势尽显,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前期资金投入过高。其次,由于数字化产品具有更新迭代快的特点,企业自研产品往往聚焦于自家项目现有的一些痛点,但容易忽视集采各家之所长或者较难从更广度更长远的维度去考量。
“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应用场景和专业领域众多,既需要高力国际等咨询顾问机构,来定制化建设方案,又需要数字化产品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甚至,一些建筑设计公司,以及机电、消防等供应商也要参与进来。企业自研很难包罗万象,精通上述所有领域。因而,组建一个中心化的数字化团队,以避免转型过程中的重复投入,其他交由第三方公司去做的数字化转型方式,适合大多数企业和楼宇、产业园区等业态的运营管理者。”
他强调,“数字化转型,既是星辰大海,也是田间地头,不能盲目追求高精尖,还要追求实用主义。此前,开发商将数字化平台做的很‘炫’,但并不实用的情况时有出现,导致这项投入不菲的工程,最终只能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尤其是,如若数字化产品不合格,还可能会误导决策。郑河龙举例称,“数字化平台虽可抓取到日常运营中的大部分数据,但有些数据仍不可避免的需要人为录入。一旦数据录入平台不专业或不合格,就会导致数据混乱、出错的情况,管理者据此便会做出错误判断、下达错误指令。”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绝不是一个“孤胆英雄”的故事,而是一群人在这个时代创造奇迹的故事。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数字化转型之路上没必要做“孤勇者”,郑河龙称。
高力国际就是这样一个专业的机构。作为全球领先的房地产管理咨询顾问机构,高力国际不仅拥有全球化的资源平台,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还在办公楼、工业、零售商业、产业园、文旅地产、高端住宅服务等产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既着眼细微之处,熟悉用户的痛点和需求,熟悉各业态楼宇数字化建设的多元“微场景”,又具备宏观视野,可从战略层面为不同业态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专业意见。这是高力国际的独特优势,也是很多自研型企业所欠缺的能力。
郑河龙介绍,当前,高力国际已在物业管理、用户体验提升等方面,针对性的推出了数字化解决方案。接下来,还将在招商环节推出涵盖客户拓展、带看、跟进洽谈、成交、房源管理、租户服务等多场景的数字化产品,助力楼宇、产业园区等业态运营管理者破解招商难题。
从“被动反应”到“主动服务”
数字化建设是个“从面到点”的工程,选对合作伙伴方可“事半功倍”。
此前分析多认为,一个合格的数字化建设合作伙伴,不仅要能提供可落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还要切实操刀过具体项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郑河龙补充指出,一个可被冠以“智慧”称谓的楼宇至少具备五项条件:一,可为用户提供舒适、便捷、人性化的环境及服务;二,可以达到节能减碳等效果;三,可以使楼宇实现精细化运营;四,可以助力管理者实现高效管理和决策;五,让楼宇资产保值增值。
“楼宇、产业园区的运营者还可根据‘智慧楼宇’或‘智慧园区’的打造标准,以及自身诉求来选择合作伙伴。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楼宇,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要更难走一些,”郑河龙表示。
究其原因,他指出,楼宇所需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相对聚焦。而产业园区由多栋楼宇组成,空间范围更大,数字化产品的应用场景更多更复杂,前期成本投入也更大,且投入产出比较难量化。
技术上的问题,只是难题之一。更难的是,不少产业园区管理者在数字化建设上的动力和意愿不足,郑河龙称。
他强调,产业园区是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城市单元,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数字经济时代的当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而这离不开数字科技的赋能。
“高质量的产业园区,需要围绕经济效益、区域治理、人文感受等三大主线去打造。在思维方式上,园区运营管理者要进行由‘被动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郑河龙称。
位于上海普陀区的桃浦智创城就是“高质量”产业园区的代表。据了解,该项目在建设伊始就将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环境、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固废利用等因素纳入了考量,是一座集智慧、生态、人文于一体的智慧创新之城。
智创TOP占据桃浦智创城门户位置,分为A、B两区。其中,已交付的A区不仅实现了智慧物业、智慧停车、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能源等智慧化因素的全方位应用,还从科技、人才、金融、生活配套、智慧园区服务等维度出发,为进区企业,搭建起了“选项菜单式”的智慧功能服务体系。
由于既有优质服务,又有整合产业链创新链、助力企业价值提升的赋能。智创TOP项目A区一经交付,即吸引了多家税收千万级的总部型企业入驻,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运营顾问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皆由高力国际提供。
展望未来,郑河龙表示,2022年,高力国际携手中国绿发共同成立了上海绿高房地产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绿高”)。接下来,上海绿高将在商业地产精细化运营、高端商办物业科技系统平台搭建等创新性业务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依托两大股东方的优势资源,上海绿高未来会带来哪些惊喜?焦点财经将持续关注。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