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文:地产周报|深圳将取消安居房和人才房;恒大境外债重组协议支持率仅两成

来源:搜狐号-焦点财经 2023-04-09 11:03:11

出品|搜狐财经&搜狐地产&焦点财经

编辑|吴亚

纵观一周地产圈大小事,本周看点(4.02-4.08):①深圳明确:将取消安居房和人才房;②贝壳研究院:3月新房价格同比转正,但仍处于近三年低位;③恒大公布境外债重组进展,超20%债权人签订支持协议;④“江西地产一哥”陨落,新力控股4月13日从港交所退市;⑤贝壳回应链家在北京、上海之外城市转为加盟模式:消息不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政经谈

国家税务总局:住房消费呈现回暖迹象

4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税收数据反映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向好、逐月向好、下步还会更好一些的大态势。”

他指出,消费需求在逐步扩大向好。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回升较为明显,潜力较快释放,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较去年全年分别加快22.7个、17.6个和6.5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商品零售平稳较快恢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6%,较去年全年加快了3.4个百分点。

王军强调,值得一提的是,住房消费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业1-2月份销售收入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3%,较去年全年加快19.5个百分点;3月份增速进一步提升,同比增长17.9%。

住建部:确保今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自建房摸底排查任务

住建部于4月7日举办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防风险、保安全这条主线,认真抓好自建房排查整治常态化工作,有效消除存量、管住增量。

会议提到,要严格落实各方责任,对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抓紧实施分类整治,加快推进危房解危。要抓紧开展非经营性自建房摸底排查,认真落实“快、准、严、实”工作要求,确保今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自建房摸底排查任务。

土地市场

华润置地2.9亿元收购格律诗51%股权,需支付拆迁补偿17.75亿元

4月4日晚间,华润置地公告称,拟以2.9亿元收购合营企业股权,以发展武汉项目;收购完成后,合营企业将成为该公司的附属公司,业绩合并入账。

根据搬迁补偿协议,合营企业因拆除该土地而向土地所在村民委员会支付的搬迁补偿金额不得超过17.75亿元。华润置地认为,项目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二环,拆改后重建将有较大规模,或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综合项目。

武汉城建从12家央国企中胜出,19.3亿中签广州一宗地块

4月4日下午,备受公众期待的广州荔湾区羊城食品厂地块,通过摇号花落鄂系房企——武汉城建,成交总价约19.3亿元、成交楼面价32199元/㎡、溢价率15%。

该宗地为广州今年土拍首个摇号地块,开拍前就引来10多家房企报价,保利、华润置地、越秀、中海、招商等企业均报名。

此次摘地的武汉城建为拥有武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此前在2022年10月同为湖北房企的湖北联投曾斥资32亿元拿下天河区珠吉路沥青搅拌厂地块(对应项目为联投·文津府)。

观楼市

深圳明确:将取消安居房和人才房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发布一则关于公开征求《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通告在其起草说明中明确提到,深圳市住房建设局正在牵头制定全市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取消了原来的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等住房类型,同时新增了保障性租赁任房、共有产权住房类型。

贝壳研究院:3月新房价格同比转正,但仍处于近三年低位

贝壳研究院于4月7日发布一季度新房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房案场指数温和修复,客户看房热情有所改善。

但在经历连续2个月上涨后,3月新房案场指数已超过去一年平均水平,仍处于较冷与均衡状态的边界,距离2021年的较热状态还有不小差距。

对比二手带看热度来看,新房整体修复节奏慢、强度低。新房价格指数显示,新房价格已实现连续4个月上涨,一季度平均环比涨幅为0.6%。继单月同比连续17个月负增长后,3月价格同比迎来转正,价格指数达到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但距离2021年价格最高位仍有5%的增长距离,当前价格依旧处于2020年以来低位。

从市场成交前瞻性指标来看,3月新房案场指数和成交量KMI出现调整,并于3月最后一周回落至市场临界状态,显示市场热度降低,经纪人对未来成交信心减弱,短期内市场不确定性加大。

郑州住房公积金调整政策:支持租房提取和刚需购房

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印发《关于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和购房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承租本市公租房、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或其他租赁住房的,年度内可通过“郑好办”线上平台或线下多次提取住房公积金,单缴存家庭年提取金额为18000元,双缴存家庭年提取金额为36000元。

针对刚性住房需求,购买家庭首套住房、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夫妻双方均满足贷款条件的,最高贷款金额为100万元;仅购房人满足贷款条件、家庭第二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最高贷款金额为80万元。

资本圈

恒大公布债务重组进展,超20%债权人签订支持协议

中国恒大于4月3日公告称,公司与债权人特别小组的成员签订了三份重组支持协议,即“A组重组支持协议”、“景程重组支持协议”和“天基重组支持协议”,各方同意合作以促进拟议重组的实施;上述债权人分别持有现有恒大和现有景程票据的未偿还本金总额超过20%及35% 。

根据中国恒大此前披露的债务重组方案,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境外债进行重组。第一种是,恒大将通过发行新的债券对原债券进行置换,新债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前三年不付息,第四年初开始付息、付本金的0.5%。

此外,中国恒大也将协议安排债权人可以选择将其可获偿金额转换为:一,期限为5-9年的将由中国恒大发行的新票据;二,由五笔与恒大物业、恒大新能源汽车或中国恒大上市股票挂钩的股权挂钩票据构成的组合,挂钩方式包括由其担保、挂钩、可强制交换或可强制转换对应股票;三,上述两者的组合。

本次重组的境外债则包括由恒大发行的本金总额为139.225亿美元的美元高级担保票据,以及由景程有限公司发行并由天基控股有限公司担保的本金总额为52.26亿美元的美元优先票据。

花样年控股:“清盘呈请”的聆讯日期延期,延迟公布年度业绩

花样年4月3日午间在港交所公告,“清盘呈请”于香港特区高等法院的聆讯日期延期至4月24日;公司核数师仍正就2022年业绩开展审核工作,年度业绩审核工作无法于3月31日或之前完成。公司将延迟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股份继续停止买卖。

往期公告显示,因1.49亿美元债到期未偿还,花样年在2022年5月24日被债权人申请“清盘”。此外,在2021年11月24日花样年的附属公司香港花样年投资也曾因1.49亿美元的贷款融资未偿还,而被申请“清盘”。

房企圈

“江西地产一哥”新力控股将于4月13日退市

在已“暴雷”的房企中,新力控股率先倒下了。4月6日晚间,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新力未能于3月19日或之前履行联交所订下的复牌指引而复牌,自4月13日上午9时起,新力的上市地位将予以取消。

目前在港交所停牌的17家内房股里,新力是第一家被摘牌的。比新力控股更早停牌的内房股有两家,一家为中国地产,是太平协和集团私有化之后,赴港上市并更名,该公司于3月30日公告根据港交所指引继续停牌并延迟刊发2021年中报及2022年年报;另一家则是已经复牌的中国中石控股。

作为曾经的房企“黑马”,新力于2019年11月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4.03港元/股,但截至2021年9月20日停牌前,新力股价报0.5港元/股,总市值也停留在17.85亿港元。

从对外披露的为数不多的财报可见,2019年新力权益销售额升至45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0.1%,但相比当年的合约销售额914.23亿,权益比仅为49%,不到50%。2020年,新力总合约销售额1137.35亿元,应占权益合约销售额为504.20亿元,权益比约为44%。

2021年半年报显示,新力合约销售额约587.89亿元,应占权益合约销售额约270.39亿元,权益比约为46%。从财务数据来看,该公司一直维持较低的权益比。与之相对应的是高负债。

据招股书披露,新力在2016年-2019年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37.58亿元、366.28亿元、725.47亿元、813.28亿元。到了2020年,新力的负债总额有所回落,下降约5%至775亿。但截至2021年6月,新力负债总额达到918.04亿元。

在2021年10月,新力约2.4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到期。此后至今的18个月里,新力不仅没有偿债计划,更无任何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这期间,新力所发公告涉及内容最多的是项目复工复产与交付,以及定期披露销售进度。

据港交所《上市规则》显示,可以对连续停牌18个月的上市公司进行摘牌。新力是在2021年9月停牌的,而更多的房企在2022年3月开始停牌。

换言之,半年之后即今年9月,将有10家左右的内房股会走到退市的悬崖边上,这些房企包括世茂集团、融创中国、奥园、南海控股、阳光100等。

宝能将处置旗下多处资产:包括信托贷款债权及深圳宝能科技园部分房产

据多家媒体报道,宝能集团旗下的深圳市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和宝能地产委托银通前海金融转让旗下多处债权资产,转让的资产分别为宝能地产委托贷款债权和宝能汽车信托贷款债权,包括深圳龙岗宝能科技园等多个抵押物和质押物。

宝能集团官网信息显示,在2023年经营工作会议上,集团创始人姚振华曾表示,“将持续推进流动性困难化解工作,推动理财兑付、资产处置、融资展期及债务优化重组等工作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富力地产:去年亏损达上年末净资产的19%

4月4日,富力地产关于发生超过上年末(2021年末)净资产百分之十的重大损失的公告。

公告披露,2022年富力地产净亏损157.79亿元,亏损金额达到上年末(2021年末)净资产828.59亿元的19%。

对于重大损失的原因,富力地产解释,2022年由于房地产行业经营情况下行,影响市场对中国房地产的信心,导致公司销售下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导致汇兑亏损,以及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值,致使公司2022年度产生净亏损。

富力地产表示,2023年,公司预计经营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且经济将恢复稳定。2023年开局稳定,在春节假期过后预售量环比有所改善,成交量显著回升。随着市场持续复苏,公司将推出新产品并增加可售资源。随着施工量逐步增加可售资源将主要包括可带来即时现金流的已完工存货,以及未来将提供流动性的新可售资源。

股价首度跌破1元,蓝光发展或将被终止上市

蓝光发展于4月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4月6日的收盘价为0.95元/股,首次低于1元,将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根据上交所的股票上市规则,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此前,蓝光发展的上市地位已经遭遇过一次威胁。在1月13日,其曾公告称,预计2022年度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为-208.21亿元。根据上交所的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蓝光发展为1990年成立的蓝光控股集团旗下公司,于2015年4月完成借壳上市。到了2019年,蓝光发展的销售额突破千亿规模。但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其财务问题也逐渐显现。

2021年7月,蓝光发展首次出现公开市场债券违约。为了自救,蓝光发展曾尝试出售项目、引入战投,甚至跨界光伏领域,但最终都未能解决其债务问题。

可查询的公告数据显示,2021年蓝光发展仅录得466亿元的销售额,同比腰斩;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缩水至26.35亿元;至2022年6月,其资产负债率为98.96%,同比上升2.95个百分点。

最新公告显示,截止今年4月4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攀升至420.55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

华侨城将国内首个宝格丽公寓51%股权卖给了“A股游戏王”

4月3日,华侨城(亚洲)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将转让上海首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总价为6.12亿元,预计二季度完成出售;出售完成后,上海首驰将不再为集团的附属公司。

上海首驰的核心资产为我国第一家宝格丽公寓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黄浦区苏州河畔,毗邻上海总商会旧址,主要由1幢48层、150米超高层建筑组成,公寓的月租金高达6万元-15万元。

本次与华侨城亚洲交易的对象为上海盛芬徕企业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公司系“A股游戏王”世纪华通旗下附属公司。

贝壳回应链家在北京、上海之外城市转为加盟模式:消息不实

4月5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贝壳旗下房产经纪直营品牌链家,计划将除北京、上海以外的27座城市的直营门店转型为加盟店。”对此,贝壳方面称为“不实消息”。

贝壳称,链家没有开放加盟计划,仅在厦门、中山、无锡三个城市启动 “合伙经营、直营管理” 的链家合伙人2.0模式,仅接受原链家体系商圈经理、总监等成为合伙人,基于链家品牌管理规范,负责开展门店的日常经营管理。同时,该模式下链家仍保留链家城市总监或总经理等管理岗位,即实行“合伙经营、直营管理”。

贝壳强调,此项模式调整被认为是链家在2019年后的又一次模式探索。2019年,链家曾在各个城市陆续推出了“SP合伙人计划”,让优秀的商圈经理成为了门店合伙人,激发其经营主动性,并分享更多的经营成果。

贝壳称,鉴于该计划的良好效果,此次在厦门、中山、无锡这样链家规模小的城市推出“合伙人计划2.0”,面向原链家商圈经理、区域总监等运营人员开放,将进一步鼓励他们发挥自身才干,激发经营活力。

据贝壳披露的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公司支持并赋能了平台超过3000家门店的合并,致力于提高优质服务者的留存,从业时间更长且绩优的经纪人占比提高;改善链家的运营,从2021年至2022年,链家亏损门店占比下降了7个百分点。

至于链家,则成立于2001年;2018年4月,链家宣布成立新平台贝壳找房。到了2018年5月,链家被分为三大并行的业务板块:直营、加盟、找房信息平台,相对应的品牌产品分别为链家、德佑和贝壳找房。

2020年8月13日,贝壳于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贝壳净收入607亿元,同比下降24.9%;2022年净亏损为13.97亿元,全年经调整净利润为28.43亿元。

对于净收入下降的原因,贝壳称,受2022年市场情绪低迷及COVID-19反复扰动公司营运,全年总交易额由2021年的38535亿元减少32.3%至2022年的26096亿元。

(结合各部委官网信息、省市区政府官网信息、企业公告、搜狐财经报道整理,部分援引经济观察报、观点地产网报道。)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