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制度供给 破解人才资金瓶颈制约
7月26日,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简称《条例》)经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制定出台,标志着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迈入法治化轨道,对引领推动枣庄市锂电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国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
加强顶层设计制度供给 护航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需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锂电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作为近年来产业规模快速攀升、发展动能强劲的代表性产业,锂电正成为推动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强力引擎。围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枣庄市搭建了45个锂电科研平台,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储能电池技术中心,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入国际标准化实验室序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枣庄市锂电产业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全产业链高速发展,但还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晰、鼓励支持措施不足、资源要素保障率不高等问题,亟需通过立法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破解锂电产业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升锂电产业首位度,为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枣庄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房伟认为,基于锂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锂电产业专项立法的空白状态亟需填补。
《条例》共五章四十二条,包括总则、规划发展、科研创新、服务保障及附则,紧扣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实际谋篇布局,围绕“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目标定位,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实用。
《条例》明确了发展原则,界定了锂电产业的范围,规范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服务保障措施。通过产业规划引导、品牌建设、建立健全链长融合联动机制、产品终端应用、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打造检验检测高地等规定,推动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锂电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靶向发力育才引才 瞄准产业发展痛点难点
锂电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产业,引得国际国内不少企业纷纷进场竞逐锂电赛道。作为近年来枣庄市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众多锂电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该市不断涌现,《条例》的出台无疑预示着枣庄市的锂电产业迎来政策的春天。
事实上,为统筹推进锂电产业协调发展,解决锂电产业发展重大问题,以产业链整体提升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锂电产业集群,《条例》明确了建立健全链长、链主、联盟融合联动工作机制。瞄准产业链重点领域、缺失环节招引锂电产业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落户,加强企业配套协作和产业融合,发挥集聚效应,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
针对锂电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磁吸效应”不强,产业工人储备不足、断层严重等问题,《条例》探索创新多种引才育才模式,规定市、区(市)应当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定期开展专题招聘活动。规定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综合锂电企业发展需要和专业技术人才岗位特点,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锂电特色专业职称评审。通过增设锂电专业职称,为锂电专业技术人员拓宽上升渠道。工会组织应当积极指导锂电企业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值得高兴的是,《条例》中提到的锂电特色专业职称评审的事,日前已经落实。枣庄市成功获准在工程技术系列增设锂电技术专业方向,在全省首次设立锂电相关职称评审专业,成为全省首个可开展锂电技术专业职称评审地市,将惠及该市116家锂电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近期录制的2023年度公需课“锂电特色产业发展”学习量达6.94万人次。
破解资金瓶颈制约 为锂电产业发展“充电续航”
《条例》充分体现了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的特色与创新,在体现该市加强服务保障能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无疑给企业、产业带来强大活力。
“《条例》的出台不仅规范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服务保障措施,对企业生产规划起到引导作用,对欣旺达品牌建设指出更合理、更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和格局,而且优化了法治环境,推进了涉及锂电产业相关手续办理的集约化、审理专业化,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为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经理李远东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条例》鼓励各区(市)设立锂电产业引导基金,建立与本地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相结合的立体化基金配置体系。建立健全锂电企业信贷激励机制,运用风险补偿、奖励、增信、贴息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优惠利率和降低担保费率等方式,为锂电企业提供多元化、差异化融资服务,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和交易信息,为上下游锂电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张孝平 张莉萍)
关键词:
相关新闻